对淝水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人们习惯于把东汉的灭亡归结于“宦官专权”、“外戚夺权”、“黄巾叛乱”、“边军为祸”等,却忽视了一个事实东汉最乱时,专权的宦官、外戚已消灭,黄巾已平息,边军也不构成威胁了。东汉灭亡,在于军阀为了各自利益,不顾苍生。
同样,西晋的灭亡也不能够归结于皇后贾南风祸乱皇室。“八王之乱”从公元291年持续到公元316年,而公元300年贾南风已死,她生前造成的冤案也基本得到平反,中原群雄又争斗了16年,后期五胡得以加入。
房玄龄等人在编撰《晋书》时,对贾南风批评很多,却评价她执掌西晋的八年里,西晋王朝难得的出现了“海内晏然”、“朝野宁静”状态。
与东汉灭亡相似,八王之乱的本质是汉族王朝内部争权夺利而导致的分崩离析。
经过这次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大量伤亡,西晋的统治机能也从此瘫痪。(何兹全《魏晋南北朝史》)
匈奴、鲜卑、羯、氐、羌五大少数民族抓住时机,蜂拥而反,给了西晋王朝致命一击。
南匈奴政权联合其余少数民族武装连续击败西晋军队,公元304年、公元314年,先后俘虏两位晋朝皇帝,导致了西晋灭亡,史称“永嘉之乱”。
淝水之战前的北方:前秦统一北方,实力空前强大
公元前357年,前秦领袖苻坚任用山东寿光人王猛为相,王猛为前秦整顿吏治,强化中央集权,同时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形成了“关陇清晏,百姓丰乐”的局面。前秦空前强大,在公元前373年统一了北方。
淝水之战时,前秦调集嫡系部队达30万,听从号令的各族军队达到了50万如果算上征南大将军、苻坚幼弟苻融的几十万人,前秦大军总数超过了110万。作为一场战役,淝水之战中前秦军队数量,是史无前例的。(《晋书·苻坚载记》、《晋书·苻融载记》)
前秦的强大,与五胡能够乱华的原因基本相同:
1、长城以内的五胡人口骤增,对汉族实力对比出现了危险的平衡
中原政权最初是极力限制胡人内迁的,汉光武帝刘秀解除了这些限制。胡人不断的迁入更宜居住的关内,三国、西晋时,战乱造成北方汉族人口锐减,统治者为得到更多的人口和赋税,强制胡人内迁。西晋时,关中户口百万,少数民族占一半,汉族人口不再占优(《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史》)。
2、中原王朝武力强大,欺压胡人和贫民,激发了反抗
汉武帝以来对北方游牧民族持续施压,汉族对五胡建立了绝对的优势。三国时,曹操只带领少量兵力就可以轻松的击败匈奴、乌桓、鲜卑。《晋志》记载“汉制自天子至百官无不佩剑”,尚武之风让国家战力所向披靡,却也凭此欺压游牧民族。(《中国兵器史稿》、《三国志·武帝纪》、《三国志·匈奴乌桓鲜卑传》)
内迁的胡族受到了西晋封建主的欺压,许多人沦为奴隶。羌族人石勒是后赵皇帝,他年轻的时候曾经是汉族地主可以任意买卖和宰杀的奴隶。这样的背景下,五胡爆发出了强大的力量,他们祸乱中原,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晋武帝把国家分封,封建主把属地人和物看作自己私产,即便是汉族贫民也有被当做奴隶的情况出现。一些汉族平民甚至社会精英对晋王朝也非常不满,五胡十六国的建立,无一例外都包含着至少一位汉族大智者的结晶。
淝水之战前的南方:东晋衣冠南渡,国力羸弱,内部明争暗斗
“衣冠南渡”中的“衣冠”,表面意思是服饰和帽子,代指文明南渡。此四个字最早出自唐代刘知几《史通·邑里》,代指晋元帝司马睿建立东晋的事件:
晋氏之有天下也!自洛阳荡覆,衣冠南渡,江左侨立州县,不存桑梓。
公元318年东晋建立,到383年淝水之战爆发,东晋王朝实力进展缓慢,主要有三个原因:
先天,人少、兵少
我国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江南发展滞后。东吴孙权曾经为此烦恼了他的整个帝王生涯,不惜派遣手下将领卫温出海寻找日本、台湾等岛屿,目的就是寻找人口充实军队和生产。(《中国人口史》称,西晋人口有3500万,其中北方2450万人,南方1050万人,不足北方二分之一)淝水之战前,东晋所能够用来正面抵抗前秦大军的力量,不过北府军8万人而已。
后天,朝廷不团结,西晋的惨败,没有让晋人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
东晋刚刚建立,皇室在江南的实力不如门阀琅琊王氏,人称“王与马,共天下”,王氏后来果然叛乱。王氏之外的的门阀、权臣,层出不穷,他们控制皇室,彼此争斗,削弱了国家力量。
公元354年,东晋大将桓温北伐,一度杀死了前秦皇帝苻健(苻坚之叔)。王猛求见桓温,在后世熟知的“扪虱而谈”过程中,当面道破桓温已经驻扎到灞上,却不攻长安,乃养寇自重。事实上,桓温确有自立的打算,在个人利益面前,光复旧国不值一提。
无怪乎王猛要为苻坚效力,汉族社会精英也纷纷投靠少数民族。
坐拥八十万大军投鞭断流,苻坚终饮恨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的经过广为流传,虽然宰相王猛生前力阻苻坚南侵,一些有识之士也认为江河天险难以逾越。氐族皇帝苻坚却坚持自己大军人数众多,足以“投鞭断流”。
公元383年冬天,前秦和东晋大军在淝水对峙,苻坚下令前秦大军后退,等待东晋军队等岸,以便半渡而击之。
东晋军队渡河后发起突袭,还在后撤的前秦军队大乱,东晋名将朱序趁机高喊“秦军败矣”。前秦军听到这一呼喊,瞬间慌了。本来许多被苻坚征服的“匈奴、鲜卑、羯、羌四胡”以及汉人军队并不愿意参战,更是趁机溃逃。苻坚破历史记录规模的大军,就这样土崩瓦解。淝水之战后,北方再度分裂。
《晋书·苻坚载记》里描述苻坚惊慌失措,以至于“草木皆兵”;《晋书·谢玄传》则描述逃亡中的苻坚听到一点点风声和鹤鸣就以为是追兵,即成语“风声鹤唳”。淝水之战不仅保住了东晋,使得此后200年国家进入南北分裂,也让苻坚因为三个成语成为妇孺皆知的历史配角。
苻坚作为游牧民族皇帝,年轻时曾经有过亲自上阵厮杀的经历,但是淝水之战中,一旦战争焦灼就开始惊慌,这是为何呢?其实苻坚的惊慌并不难理解。
五胡乱华期间民不聊生,人民厌战,王猛经营北方后民生艰难得以缓解,汉族和胡人百姓都已厌战,前秦尚不具备统一的基础。
政治上,前秦虽然集结了百余万大军,一大半军队却并不属于氐族,他们虎视眈眈的追随苻坚,作为苻坚的部下甚至更希望前秦溃败,以便他们能够摆脱控制,夺取更多权力。
如此,淝水之战中,苻坚对对方的军队和自己的大军全都疑神疑鬼,一旦战争无法速胜,自然会感受到“草木皆兵”。
淝水之战的结果,源于文明自我保护意识的觉醒
此战,东晋实际上并不占据天时、地利,与东吴在赤壁之战中的优势有着本质不同:
1、东晋北府兵先发渡过淮水;
2、司马氏,门阀王氏、谢氏及诸多晋朝大家族各自为政,团结程度还不如三国孙刘联盟。
淝水之战以少胜多,举国思想的变化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至东晋,儒家文化已经影响五百年。社会普遍认为“民贵君轻”,谁当皇帝并不重要;曹操时又发布了任人唯贤的“魏武三诏令”,提倡选拔人才有才即可不必有德。这样的背景下,不仅多人数并不认为五胡统治有何不妥,甚至趋炎附势者众多。
连西晋的两位末代皇帝被俘虏之后,为活命对胡族皇帝无限赞扬,甚至甘做奴仆。钱穆评价:
君臣男女,无廉耻节,犹不如胡人略涉汉学,粗识大义。(《国史大纲》)
但是,西晋灭亡到淝水之战之间的这70年时间里,晋人却开始深刻的认识到了文明的差别、以及文明冲突对自身造成的影响。
北方的汉族人发现,胡人政权很平等对待自己,即便是精英也不受信任,孟子所说的君为轻似乎有待商榷。
各种苦痛之下,大批汉族人口逃到南方,其中一部分流民组成了“北府军”,即淝水之战的东晋军主力。这些士兵吃尽了五胡乱华的苦头,为保护南方的中原文明不惜死战。
一般认为,民族主义产生于于近代,拿破仑横扫欧洲,进攻西班牙时,当地人在被欺压中,认识到文明独立的重要性,发起强烈的抵抗,给强大的法国造成了致命影响。
东晋人的自保情绪也是同理,经历了数十年的遭遇之后,人们醒悟了保护自己所从属文明的重要性。
英国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论君主和国家的开支》中第一句话就说
君主和国家最重要的作用在于保护独立社会,不受到外来侵犯和压迫。
有时候君主不能够承担这种作用,精英和民众组成的国家则会自动启动这种自我保护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魏武侯,姬姓,魏氏,名击,魏文侯之子,战国初期魏国国君,前395年—前370详情
魏武侯,姬姓,魏氏,名击,魏文侯之子,战国初期魏国国君,前395年—前370详情
魏武侯,姬姓,魏氏,名击,魏文侯之子,战国初期魏国国君,前395年—前370详情
魏文侯,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魏桓子之孙。公元前446年,继承晋国魏氏详情
魏文侯,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魏桓子之孙。公元前446年,继承晋国魏氏详情
魏文侯,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魏桓子之孙。公元前446年,继承晋国魏氏详情
为什么司马懿的形象一直被妖魔化?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详情
魏文侯,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魏桓子之孙。公元前446年,继承晋国魏氏详情
魏舒,姬姓,魏氏,名舒,亦名荼,谥“献”,所以也称魏献子。东周春秋后期晋国卿详情
魏舒,姬姓,魏氏,名舒,亦名荼,谥“献”,所以也称魏献子。东周春秋后期晋国卿详情
魏绛,即魏昭子,姬姓,魏氏,名绛,谥庄,史称魏庄子,春秋时晋国卿。魏绛在执法详情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详情
众所周知宋玉,名子渊,战国时期的宋国公子,是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那么宋玉是详情
还不知道:美男子卫玠从小就是神童吗?卫玠与玄学有什么关系?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详情
还不知道:能让大帅哥潘安念念不忘的女人是谁?这个女人就是杨容姬,西晋名儒杨肇详情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详情
历史上大帅哥宋玉为什么单身?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详情
众所周知兰陵王高长恭作为有名的美男子,与潘安、宋玉、卫玠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详情
历史上潘安潘岳是同一个人吗?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详情
罗云熙和白鹿主演的《长月烬明》,是很多人特别期待的一部剧。我们今天就和大家聊详情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详情
当然追击了,而且追的很急,刘邦为了逃命把自己老婆,父亲都丢了,鲁元公主和惠帝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夷陵之战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详情
周襄王十七年至二十一年(公元前636年—前632年),在晋楚争霸战争中,晋文详情
蓝田之战,又称秦楚丹阳、兰田之战,指公元前312年,秦国和楚国的一场战役,以详情
蓝田之战,又称秦楚丹阳、兰田之战,指公元前312年,秦国和楚国的一场战役,以详情
蓝田之战,又称秦楚丹阳、兰田之战,指公元前312年,秦国和楚国的一场战役,以详情
众所周知巨鹿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那么巨鹿之战的详细经过详情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详情
众所周知井陉之战是公元前204年汉军与赵军之间的战役,那么楚汉战争井陉之战的详情
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之战有什么争议?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趣历史详情
历史上益州之战的经过是怎么样的?结果如何?历史上益州之战是东汉末年,刘备为夺详情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详情
秦始皇有20多个儿女,然而史书中却几乎没有关于皇后与妃嫔的记载,秦始皇的一生详情
对慈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1881年详情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乾隆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详情
徐达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在民间一直详情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后世对诸葛亮一生的评价,他尽心尽力辅佐刘备和刘禅,为详情
清朝十二位皇帝,有两位的身世存在着争议,一位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因为年代久远,详情
溥仪是清王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他一生有过很详情
你知道孝庄太后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公元1644年详情
历史上有权势的女人养情夫小白脸的故事后世记载的也有很多,只不过这些事情都说的详情
大家好,说起洪承畴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详情
自古红颜多薄命,阿鲁特氏是同治帝的皇后,但生前就受到各种不公正的待遇,死后竟详情
古代巡抚是多大的官员?做的是什么事情?其实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了“巡抚详情
易经中的恒卦“九二悔亡”讲的是什么道理?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详情
易经中的恒卦上六“振恒”说的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详情
众所周知重庆的历史非常悠久,那么重庆在古代的归属和名字分别是什么?接下来趣历详情
易经的遁卦九五“嘉遁贞吉”表达了什么道理?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详情
编年体是什么?这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它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详情
郎中令是什么官职?权利大吗?这个官职是九卿之一,掌宫廷侍卫。接下来趣历史小编详情
易经里的晋卦初六“晋如,摧如,罔孚,裕”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详情
易经里的晋卦六二“受兹介福,于其王母”应该怎么理解?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详情
易经中的晋卦六三“众允之志”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详情
易经的家人卦六二“无攸遂,在中馈”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详情
杨肇的《怀旧赋》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情感?其实主要表达了作者同所怀者之间的诚笃详情
宋玉创作的《高唐赋》原文是什么?此赋在序中通过对话写了楚顷襄王之前的某位楚王详情
《对楚王问》的内容是什么?应该怎么理解?这是宋玉面对他人的谗毁所作的自我辩解详情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写的是什么内容?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趣历详情
潘岳的《闲居赋》表达了什么心情?怎么理解?这是潘岳回顾三十年的官宦生活,仕途详情
潘岳《悼亡诗》是写给谁的?怎么翻译?这是西晋文学家潘岳的代表诗作,为追悼亡妻详情
《红楼梦》王熙凤得了血山崩,贾府是怎么处理的?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详情
《说唐演义全传》是清代长篇章回体英雄传奇小说,简称《说唐》,又名《说唐前传》详情
《说唐演义全传》是清代长篇章回体英雄传奇小说,简称《说唐》,又名《说唐前传》详情
《说唐演义全传》是清代长篇章回体英雄传奇小说,简称《说唐》,又名《说唐前传》详情
《说唐演义全传》是清代长篇章回体英雄传奇小说,简称《说唐》,又名《说唐前传》详情